【校友工作】校友战“疫”报道之二:我院2013届博士张少君副研究馆员以艺战“疫”,创作诗歌《淬炼·希望》

时间:2020-02-28  


       2020新年本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度佳节,共叙亲情的美好日子,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切的宁静与喧嚣、井然与豕突,一时间,“阻截、抗疫、医护、封城、驰援·····”喧嚣尘上。说心里话,不恐惧是假的,但是,我们何从选择是大事,坚定信念是大事,有效援救是大事,全国上下一盘棋是大事,抱定希望是大事!

  纵观历史,天灾与人祸从未阻挡住中国前进的步伐,英雄的国度,不屈的民族,充满浓浓爱意的社会,一定会逢凶化吉、遇灾必胜的,全体华夏儿女一定会风雨而立,于是乎,《淬炼·希望》应运而生。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回不来的春天。

 

 

 淬炼 · 希望

 

 

庚子伊始

万物待苏

突发疫毒

狂魔恣虐

侵蚀着江城武汉

侵蚀着荆楚大地

侵蚀着人们健康的身体

也侵蚀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灵

 

面对灾害与劫难

我们何从选择

是随波湮灭

还是奋起抗争?

 

回望数十年

前行的路上布满荆棘

吾辈历经磨难

从不惧畏

撸起袖子

壮怀激越

一次次的灾难

一次次的凝聚

一次次的跌倒

又一次次的爬起

九八年洪灾

江河溃漫

家园告急

万千军民

众志成城

锁住洪魔

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零三年非典

病毒肆虐

南北遭殃

全国上下

勠力同心

战魔止毒

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零八年地震

地动山摇

屋毁人殇

广援急至

救人排险

灾后重建

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浴火重生后

曙光再现时

那磨破双肩还要继续扛包的战士——

那长眠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

那残垣上扒破双手还要救人的普通百姓——

怎不令人记念与心碎

这些场景碎片

这些感人瞬间

就像曙光下

撒向人间的光芒

这光芒

不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有英雄

有前途的国家一定有先锋

有温度的社会一定有大爱

既然生而英勇

只有选择无畏

有苦不言苦

有难共担当

 

当毒魔侵噬首义之城

一位耄耋老人

从南方赶来

疲惫的身躯支撑起

使命担当与人间挚爱

他以医者仁心与高超医术

不惧疫情

勇济苍生

他让世人睁开迷茫的双眼

他领医者开展勇敢的阻截

他是一座山

他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

 

青春芳华

从四面八方而来

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

剪去秀发

一袭白衣

不为美的留影

只为战魔救人

最美的逆行者

你是父母的孩子

也是孩子的父母

看到你们脱去面罩留下的那道道深痕

谁人不心疼

小姑娘一句“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们了”

让人感动至深

 

一箱箱医用口罩与防护服运来了

那是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心怀

一车车草原牧场的牛羊肉运来了

那是牧民们致敬民族团结的珍爱

一趟趟山区田园的蔬菜运来了

那是菜农们最质朴的情意表白

一筐筐新鲜的南方水果运来了

那是果农们奉献爱心的慷慨

收入微薄的环卫工

无私捐赠了一万多元的积蓄

他清洁的何止是自然环境

更是我们心灵的尘埃

 

是英雄就有赞歌

是先锋就树典范

是大爱就当咏唱

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文化

文化志愿者行动了

一首首歌曲应酝而生

一幅幅画图挂展眼前

一篇篇文章倾情出现

寄托手中的笔

抒发心中的爱

为英雄塑像就会英雄辈出

为先锋定格就会先锋再现

为大爱发声就会情暖人间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华夏儿女

无人身处世外

强大的祖国基业是我们的依靠

不屈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动力

 

面对灾情

我们临危不惧去抗争

我们身先士卒不缺席

我们冲锋陷阵扛责任

我们勇往无前有担当

面对灾情

我们风雨而立

我们万民同心

历史终将证明

历经淬炼的民族

才有希望——

历经淬炼的民族

一定有希望——

张少君

 

2020216

 

 

张少君,男,汉族,博士,副研究馆员,江苏金湖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全国学联二十三大代表;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学院党总支秘书、团总支书记;现为江苏省文化馆文艺部导演、合唱辅导老师;自2013年江苏省文化厅人才引进以来,有多项文艺作品获奖,担任创作并辅导的作品《戏歌唱响淮河边》、《里下河之歌》、《日历红了》、《小美进城》分别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银奖;先后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导刊》、《艺术百家》、《剧影月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