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不断开拓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视野新路径新方法

时间:2023-12-18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郭松 陈鹏)12月9日,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年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在湖北省咸宁市举行。

  突出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

  万博体育网站注册 院长朱喆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思政课教学和研究非常重要。一段时期以来,湖北省内各高校都做出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实践探索,接下来要继续加强交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好。

  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廷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与会代表的欢迎和感谢,介绍了湖北科技学院近年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借此次年会的契机充分开展经验交流,并一如既往地对湖北科技学院的思政课建设给予工作指导,不断开拓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视野、新路径、新方法。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亚莉主持开幕式。

  主题报告环节,朱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切入点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从着眼大局、把握大势、讲好大课三个层面,把握和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中的几对关系,包括教学内容多变性与稳定性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价值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要把理论的高度、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温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主题报告环节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筱萍主持。

  持续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

  院长论坛环节由武汉城市学院副院长、武汉科技大学教授王军主持,来自湖北省内十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者围绕“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发展的经验依次进行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亚莉认为,“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建设要坚持三个基本遵循,即严格遵照文件要求、坚持融入时代特征、灵活依据客观实际,据此把握好课程建设的方向、重点和特色。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着重从课程管理、专题设置、日常教学等方面介绍了长江大学的教学实践。他指出,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在专题设计、内容筛选、课程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后续的改革思考。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陈永贵着重介绍了在一线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纾解路径。他认为,应当从改革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效果导向等角度出发,解决“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一线认知不足、教学内容有限、知识更新受阻、课程保障乏力等问题。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兴军认为,面对党中央和教育部对思政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提出的高要求,想要解决一线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分散、管理随意、力量薄弱等问题,就必须在内容和方向上坚持守正、在思维和方法上坚持创新,围绕现实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强化课程管理、建强教学队伍。

  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铜柱以增强教学效果为出发点提出,必须要着重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教学内容上的守正创新、教学阵地上的一主多辅、教学队伍上的专兼结合、教学支撑上的教研互补。

  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季石立足于区域文化底色,展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路径。他提出“一研、二进、三演、四展、五讲、六感、七练”的方法体系,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动框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以校本特色思政课《国家安全》为例,展示了如何让思政课程和学校的学科特色同轴共转,实现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课程管理的联动创新,为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可落地的实践案例。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菲以系统思维为理论视域,提出要立足于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把握课程设计上的整体性,发挥全员育人的协同性,注重课程建设的动态性,聚焦目标阶段的层次性,持续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创新。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裕东从建强教师队伍、规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管理三个方面交流了开课情况,并围绕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提出了当前“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突出挑战。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侣萍结合本校思政课体系的建设历程介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课情况,从规范教学管理、严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展考核方式、充实教师队伍、丰富资源体系、优化组织领导等角度总结了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并从教学安排、学科建设、班级管理、实践研修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思考。

  教学展示环节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欣主持。来自万博体育网站注册 青年学者黄薇围绕《世界变乱交织 中国笃行担当》这一教学专题进行了说课展示。说课以“心目中的2023年世界图景”这一启发式提问为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政策的发展,课程中有机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全面展示了全球动荡变革背后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和中国作为负责人大国的责任担当。

  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胡慧远从课程设计、知识素养、临场表现等方面对黄薇的说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青年老师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提出了更高期许。

  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

  专题研讨环节,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重点阐释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任务,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思想基础、人才保障、精神力量和良好环境。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从微观概念、中观内涵、宏观结构三个层面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意蕴,凸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志性、体系性和原创性特征。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围绕历史基础、内在关联、深层逻辑、实践伟力四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和学理化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波重点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之“基”之“要”之“意”,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之“基”,从政治性立场、人文性情怀、科学性规律、全球性视野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之“要”,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现实维度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意”。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沫重点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和绿色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他认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指认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指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认识论根源,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思想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实践论路径。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继伟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实质,认为“两个结合”决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的内在规定性,“两个结合”不仅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扩展了崭新空间。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贤军从“文化主体性”这一概念出发,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主体性”意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目标、科学的逻辑、强大的理论、鲜明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红发基于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底色”这一重要论断,展现了中国大学应当具备的政治底色、理论底色、价值观底色、话语底色。以此为遵循,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键在于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做到“五真”,即“真信”“真懂”“真教”“真研”“真行”马克思主义。

  湖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乐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基于孝感的地方文化底色,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分享了湖北工程大学结合地方孝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打造校本特色思政课的主要经验。

  专题研讨结束后,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舒先林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会议是传达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最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具有与时俱进、意义重大,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容扎实、展示精彩,会风良好、紧凑有序,回归现场、量质双高等五个特点,对于参会教师讲好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增强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闭幕式上,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王立彬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会议对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对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评估反馈机制,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北科技学院主办,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湖北省内56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者130余人出席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xszx/202312/t20231216_5717495.shtml


Baidu
map